秦楚網訊(十堰日報)記者 周侖 通訊員 方金柱 報道:近日,在湖北省耐多藥肺結核定點救治醫療機構十堰市西苑醫院(太和醫院西苑院區),5名利福平耐藥肺結核患者通過“湖北省利福平耐藥肺結核患者救助行動”(以下簡稱“救助行動”)審核,納入救助減免計劃。自2022年“救助行動”啟動以來,市西苑醫院累計救助利福平耐藥肺結核患者16人,減免費用37萬余元。
感染耐藥結核桿菌 年輕小伙患上耐多藥肺結核
年輕小伙小張是我市某縣人,自幼懂事好強,由于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很早就承擔了家庭重擔,在外打拼多年。2022年初,因咳嗽、咳血到醫院治療,被診斷為肺結核,做了介入手術治療,兩個多月花費5萬多元,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后來做結核菌藥敏實驗,診斷為耐多藥肺結核病。
“剛開始,醫生告訴我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感覺天都要塌了,這么努力工作,家庭、事業稍有起色,卻患上難治的耐多藥肺結核病。”小張說,感覺老天不公,巨大的經濟負擔可能會拖垮家庭。后來,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十堰市西苑醫院可以治療結核病,于2022年8月辭去工作回老家十堰治療。
“在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和他個人的治療愿望后,我們為他做了利福平耐藥肺結核患者調查評估,將他納入救助對象。”市西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肖紅梅說。
“他是準廣泛耐藥,我們為他制訂二線標準化方案,他本人比較配合。”市西苑醫院感染科主任吳激波介紹,目前該患者已經完成住院、門診治療18次,治療效果比較理想。
“到現在已經花費14.7萬元,醫保報銷了8萬多元,醫生為我申請救助5萬元,自費1.3萬元,給我減輕了很大的負擔。”小張說,非常感謝醫生的治療,將配合做好后續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多次不規律間斷治療 五旬男子患上耐多藥肺結核
今年52歲的高某患結核病已經有8年多了。其間,多次間斷治療,如今對多種抗結核藥物不敏感,已經產生耐藥。
“2015年發現患上肺結核,當時還在外地干活,沒有太在意這個病。”高某說,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顧,只在醫院住了幾天,買了一些藥吃,“醫生說了要堅持治療,當時自我感覺好了,藥吃完了就沒有復查。”
“2018年、2020年,發病了2次,在縣里的醫院治療。”高某說,自己是家里的頂梁柱,不干活就沒有生活來源,不敢休息,平時都是硬挺著,病情加重了才去醫院,幾年下來,雖然住院時間不長,但花費了幾萬元,“2022年再次發病,醫生讓我到十堰市西苑醫院治療。”
“他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因不規范治療引起的耐多藥肺結核患者。”吳激波說,高某現在已經意識到聽醫生的話接受治療的重要性,簽署了《利福平耐藥肺結核患者救助協議》,表示嚴格遵醫囑治療。醫院將他納入救助對象,監督他按時接受治療。
耐藥肺結核是指肺結核患者體內的結核菌對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抗結核藥物耐藥,所耐藥物種類越多治療越困難。耐多藥是指至少同時對異煙肼和利福平耐藥。吳激波介紹,耐多藥結核病是結核病的“頑疾”,相對普通結核病,耐多藥肺結核傳播性更強,治療方案復雜、療程長、費用高、治愈率低、病死率高,治療難度大、社會危害性大,是結核病防控的難點和重點問題。
“耐藥肺結核治療一般要持續18-24個月,需要花費10萬-25萬元,對于很多家庭來說是比較困難的。”吳激波說,而患耐藥結核病的患者大多收入相對較低,迫于經濟壓力,許多病人會選擇消極治療或者不治療,于己于社會都是危害。
湖北開展“救助行動”為耐藥患者撐起健康保護傘
記者獲悉,為減輕利福平耐藥肺結核患者的經濟負擔,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避免患者因經濟負擔過重而中斷治療,減少耐藥結核病的傳播,湖北省疾控中心印發《湖北省利福平耐藥肺結核患者救助行動方案》,在全省12家耐多藥肺結核定點救治醫療機構開展“救助行動”。市西苑醫院是12家定點醫院之一,也是十堰唯一的定點救治醫療機構。
按照《方案》,救助對象的納入標準,本著患者自愿接受救助的原則,經耐藥結核病定點醫療機構確診的利福平耐藥肺結核患者,有強烈抗結核治療的意愿,經評估經濟負擔過高的困難患者可以提出申請,納入救助對象。一旦確定為救助對象,需要與耐藥定點醫療機構簽署救助治療協議,納入救助治療管理。救助患者的專項經費用于支付在定點醫療機構全程治療期間醫保支付之后自付部分的費用(包括住院及門診診療)。
納入救助的耐藥肺結核患者需要嚴格按照治療協議,遵醫囑及時復診,規律治療。一旦發現患者未履行治療協議要求,立即取消其救助資格,并保留追回已救助經費的權利。
據統計,市西苑醫院自2022年開展“救助行動”以來,嚴格按相關規定執行,對納入患者落實納入一例、治療一例、管理一例、關懷一例、治好一例“五個一”的原則進行全療程管理。已救助利福平(含耐多藥、準廣泛耐藥肺結核患者)耐藥肺結核患者16人,減免費用37萬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