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擴規提質全鏈發展 十堰打造百億級蔬菜產業
“菜籃子”,一頭連著百姓的餐桌,一頭連著山區群眾的“致富夢”。十堰市優布局、調結構、育主體、強科技、創品牌,打造蔬菜百億產業鏈。
在十堰市竹山五福龍井智慧農創園玻璃溫室內,一顆顆成熟的西紅柿掛滿枝蔓。借助能前進、后退的軌道采摘車,讓工人的采摘變得輕松、快捷,一人一天可采摘1000多斤。
采摘設施現代化,蔬菜種植更是科技感十足。這里全部采用的水肥一體化的無土栽培模式,全程自動化管理。
據十堰市竹山五福龍井智慧農創園技術負責人彭鈺介紹,平日里,在測量溫室里的溫度、濕度、光照,測量的數據會回傳到工作電腦,電腦會實時開啟保溫、灌溉,同時調整蔬菜的生長策略,種植實現全自動化。
水肥一體、無土栽培,在避免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減少農業面源污染的同時,延長了作物生長周期,種植的西紅柿掛果可達8個月,效益是露天種植的4倍。
“10個月(一株)是能夠產20斤果子,按照市場價格,這株番茄的產值在80塊錢,這就是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科技化,在農業上的一個應用產生的效益”十堰市竹山五福龍井智慧農創園技術負責人彭鈺對記者說。
圖:十堰市竹山五福龍井智慧農創園
打造蔬菜專業鄉鎮是十堰市房縣化龍堰鎮的發展定位,這些年,設施蔬菜大棚從最早的竹竿薄膜簡易“棚一代”,更迭為鋼構連棟溫室大棚”,從起初的分散百畝分塊基地,發展為當前的千畝連片基地,形成了區域統籌、條塊結合、聯動共建的產業發展格局。時下推廣種植的百畝新品螺絲椒已經上市。當地種植戶告訴記者,平均畝產能達到8000斤左右,經銷商過來拉貨的話價格是每斤五元。
錨定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定位,十堰市各地把蔬菜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來抓,種植規模持續擴大,蔬菜基地面積穩定在40萬畝,打造集中連片露地蔬菜4萬畝,新建高標準設施蔬菜基地1500畝,先后為1000畝設施大棚配齊水、電、網和智能智慧設備1750套。2022年,十堰市完成蔬菜播種面積137萬畝,產量170萬噸,生產產值達58億元,綜合產值達174億元。
十堰市蔬菜產業發展中心主任劉軍說:“今年計劃播種面積138萬畝,產量185萬噸,預計實現生產產值60億元,綜合產值178億元。”
圖:蔬菜種植大棚
擴規還要提質,蔬菜全產業鏈條也不斷夯實。十堰市已初步形成鄖陽區、房縣、竹縣、竹溪、鄖西5大香菇產業優勢區域,2022年,完成食用菌制棒2.2億袋,產鮮菇26萬噸,生產產值42億元,綜合產值134億元;房縣九方魔芋、鄖陽泡菜、鄖西香椿、竹山筍尖等一批精專特優蔬菜特色產品點亮“一縣一品”,帶動社會資本投入50億元以上,直接從業人員人均增收300多元。蔬菜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進鄉村振興成效顯著。
劉軍表示,今后將把蔬菜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來抓,大力構建蔬菜“一園兩帶”產業格局,積極打造園藝觀光、城郊保供、高山綠色和武當特色四大品類的百億級蔬菜產業。(來源:長江云)